饱和攻击云顶之弈-云顶之弈暴击效果

饱和攻击云顶之弈-云顶之弈暴击效果

1930年荷兰人维拉尔特教授取得人工降雨成功。他将干冰(即固体二氧化碳)用飞机运载到2500米的高空(离云顶200米处),在飞行过程中向云中投掷了近1.5吨的干冰碎块,并出动4架飞机在云下检验人工降雨的效果,发现在8平方公里的面积上,产生了丰沛的降雨。试验虽然成功了,但维拉尔特并不清楚其中的道理,直到1933年瑞典人贝吉隆提出了“冰水转化”冷云致雨理论以后才弄明白。原来,在温度低于0℃的冷云中,同时存在冰晶和过冷却水滴,由于冰晶比过冷却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要低,因此水汽直接凝华在冰晶上,空气相对湿度变小,从而促使过冷却小水滴很容易经过蒸发、凝华而迁移到冰晶上。只要云中有足够数量的冰晶,经过“冰水转化”,就能迅速增大,并随气流在云中上下“旅行”,互相碰并增长,从而形成了降雨。以后,有人提出和发展了暖云降水的理论。这样人工降水的试验就在全世界展开了,并在有些国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。我国的人工降雨试验自1958年以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。

积雨层是什么?

积雨云——由于空气以对流运动形式造成绝热冷却,使水汽饱和凝结而成。积雨云云体浓厚而庞大,垂直发展极其旺盛,远看很像耸立的高山。云顶由冰晶组成,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,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,云底阴暗混乱,起伏明显,有时呈悬球状结构。积雨云即可产生于气团内部,也可形成在锋面上。

相关推荐

相关文章